
文/黄建明 头条订阅号:黄建明
4月28日下午,UC优视今日正式宣布,将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同发布旗下移动搜索引擎品牌——神马(sm .cn)。 据悉,阿里巴巴与UC已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发展移动搜索业务,UC优视CTO梁杰将出任神马搜索业务总裁。 手机浏览器巨头UC和电商巨头阿里进军搜索领域,这一天终于来了。 不过,这个域名略显古怪的神马搜索,显然还没有准备好。
神马有神马的竞争力? —自我感觉良好
作为神马最大的竞争力,当然是UC赖以生存的浏览器频道。 俞永福对此很有信心,相信浏览器在新型智能手机时代还能继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但根据最新的移动互联网常用App数据显示,浏览器打开率已经逐渐被Native App占据,地位岌岌可危。
余永福认为竞争力的第二点是UC对PC端搜索没有顾虑,他认为UC的机会在于移动用户和PC用户的使用习惯有很大的不同。 国内外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也不同。 但是这点竞争力,笔者认为也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在自身层面,这种竞争力只能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菜鸟的竞争力。
但实际上,这个大数据时代,缺乏像百度、谷歌这样的PC端搜索积累,用户体验,对用户大数据的把握。 对行为的整体把握。 在这一点上,它在搜索领域已经落后太多了。 说这一点就是竞争力,确实有些夸张。
最后一点是俞永福在会上提出的。 对于Whatsmart Search的定位,俞永福表示,UC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较早国际化的公司,目前是印度最大的手机浏览器。 神马搜索的定位也是“国际移动搜索创新者”,不仅仅局限于中文。 不过,让我们看看这个俞永福准备了4年的搜索引擎的网址:sm.cn。 这个很中文的域名,国际化难度很大。
我们可以看看几个搜索竞争对手的域名,谷歌:google.com; 百度:baidu.com; 搜狗:sogou.com; 360:so.com; 连本就郁闷的搜索:soso.com。 很明显,.com的国际域名,再加上最多6个英文字母组成的传统搜索引擎的国际化域名。 对于域名,俞永福解释说sm.com买不到,以后有更合适的会换。
域名之于搜索引擎就像名字之于新生婴儿一样重要。 大家说是习惯的时候,你长到5岁,10岁突然改名字,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此,笔者认为UC所谓的四年准备更像是一个噱头。 其实这款搜索引擎是基于UC和阿里利益战略布局的产物,在这个领域能抢到多少市场份额就不用问了。 ,只是让这个搜索闭环更加市场化,能够在阿里以及后续的UC上市交出不错的答案。
细节不到位,市场过度饱和
“据说这是UC和阿里合作的移动搜索,注意细节.. 。 别解释。” 任某发的一条微博,图片内容本应是LOGO,这里却是:“图片仅供内部使用”。 随后,该用户又发了一条微博解释道,“有个自以为懂一点技术的傻博一说微信害死了阿里云的域名,他奶奶骂我,你真的懂技术吗?阿里云屏蔽了微信的域名。” Refer,好吗?”
这件事的最终结论是,因为阿里云屏蔽了微信的Refer,导致存储在阿里云上的logo在微信上会出现无法识别的现象。很明显,神马搜索是仓促出来的, 而我还没来得及想这一步,相比发布会上两大巨头提到的重量级产品,4年的搜索积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等。 细节上的错误似乎告诉了我们很多事情,让这个神马搜索看起来越来越像一个在某个时间点之前急于问世的产品。
除了细节,把握 市场是另一部分。 在俞永福自己看来,移动搜索大家还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它不是。 根据易观智库等发布的第三方数据,2013年Q4百度市场份额达到72.1%,堪比PC端寡头地位。 除了百度,移动搜索的另一个重量级玩家是搜狗。 在APP领域,搜狗输入法第一,第三方浏览器第二,PC搜索引擎第三。 这里还要提一下王小川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移动端,只有10%左右的流量来自浏览器和网站搜索,90%的流量来自独立APP的搜索”。 永福看到这句话会怎么想?
除了两大巨头之外,还有不少创业玩家。 Peapod正在从应用分发工具向“移动娱乐搜索”转型。 目前,神马搜索的移动应用搜索模块也调用了他们的核心。 看来一旦神马搜索的份额增加,豌豆荚的市场份额也会随之上升。 盘古和即刻合并为“中国搜索”,原本想切入移动、政务和新闻搜索,主攻移动搜索。 此外,还有一搜、一查、如宝等老牌创业团队。 当然,刚刚提交美国IPO的猎豹移动也不容忽视。 从这一点来看,俞永福所说的同一起跑线的概念,实在是太看不起这些一早就开始手游的玩家了。
结语:从种种迹象来看,神马搜索此次的上马操作显然仓促行事。 笔者认为,此举更多是为了阿里的战略布局。 对于擅长下棋的马云来说,在强者云集的移动搜索战场上先下手也不为过。 要能进能攻,能退能守。 只是对于一些使用UC多年的用户来说,目前的神马搜索更像是一个内测版本。 即使有错误,大家也必须接受。